浸水營古道縱走(第三天)
2022∕12∕07~09 紀錄:陳生
一、 日期:2022年12月09星期五
天氣:晴(適溫)
行程路線:
大漢林道23.5K終點(浸水營古道0.0K西端入口),
H1475m→
【出水坡山】二等三角點,No.1196,H655m→
浸水營古道15.6K東端終點(姑仔崙吊橋)H98m。
二、 使用地圖 : GPS航跡圖
三、 目的:熊獅隊∕浸水營古道縱走
四、 參加人員:王茂基、周清田等82人∕大巴2輛
五、 類別等級:A行程∕15.4公里
六、 爬升高度:最高高度1513m、最低高度98m
七、 總 爬 升:約101m、總 下 降:約1477m
八、 行程時間:05:07【09:28~14:35】
移動時間:03:24
靜止時間:01:43
交通路線:
l 大巴:墾丁假期渡假飯店→台1線→枋寮火車站。
l 小巴:枋寮火車站→大漢林道23.5K終點
(浸水營古道0K西端入口)。
陳生行程記述文字檔:浸水營古道縱走(第三天)
行程記述:
07:45 於05:20起床,06:00排隊享用飯店豐盛早餐,於
06:35搭大巴往枋寮火車站車,途中在車城取預購
肉粽+碗稞分給每位隊友各一個當午、晚餐,素食
者給餐盒,足感謝!但一早即有銷售員到車上推銷
產品,不知該如何說!車抵「枋寮火車站」,比預
定時間延遲約15分鐘。
09:15 於07:55全體分搭11輛九人座小巴往浸水營古道車
行;循冗長大漢林道(198線道)車行於婉蜒林道
約30公里,計花約1小時20分才抵達「大漢林道
23.5K終點」;右岔林道係往大漢營區雷達站管制
區;左岔是(浸水營古道0K)西端入口。
09:26 今日步道西端入口已有部分他隊山友聚集準備起登
,再加上我隊計82人大陣仗一時熱鬧起來;今日老
天爺再給我們晴朗又舒適大好天氣,取團照後由周
清田大哥及沈祺文兄繼續帶領大隊浩浩蕩蕩於
09:26循寬敞乾淨左岔浸水營古道前行。
09:45 步道經整理後已寬敞清晰好行,雖稍上坡卻非常好
走,沿路可眺望百岳(北大武山)及後方山嶺之大
漢營區雷達站,尤其今日晴朗的好天氣,再加上能
見度超佳,令大夥驚艷不已;因(浸水營古道)大
部分時間較潮濕,係中央山脈冷氣流在此匯集,形
成豐沛的水氣聚集在此古道,促使特殊植物營生,
是南台灣的植物寶庫。抵古道下坡段「觀景點」
可眺望崇山峻嶺,尤其(南、北大武山)更清晰
可賞;爬到後方小山坡有一顆測量局基準點基石,
就此賞景拍照。
09:53 於09:51循寬敞步道平緩下行,未幾抵「古道1.4K
岔」有步道解說牌,右岔應往舊部落;取左岔過柵
欄進入古道,即正式入浸水營古道。
10:10 沿路皆是林間古道平坦之緩坡寬敞好行,北大武山
依然清晰可賞;過「2K」後,未幾抵2.6K之古道分
界「州廳界」,海拔約1437公尺,過此即入台東縣
;取照後續行。
10:13 古道轉下坡行;即抵「姑仔崙山岔」,有指標柱,
左岔山徑步道上往姑仔崙山),不取;取右岔優質
古道續下行。
10:22 過「3K」後即抵「浸水營駐在所」海拔約1280公尺
,清軍於光緒八年在此設大樹林營,屯兵三十人;
光緒二十年改稱浸水營;之後日人於明治34年改設
浸水營駐在所,目前遺址尚留有石砌駁坎、圍牆、
石階。
10:58 沿路下坡平緩好行,過「6K」即抵「觀景涼亭」,
可眺望(大漢營區雷達站),適巧周清田大哥及沈
祺文兄帶領前段班在此涼亭小休觀景;也巧遇黃登
山老師帶領南港社大學員等12人也同我隊方向縱走
浸水營古道出台東;取照後即向周清田大哥及沈祺
文兄告知我與江宗茂兄先行往(出水波涼亭)燒水
、泡茶午餐。
11:40 古道續下坡平緩好行,過「9K」後,未幾抵「出水
坡涼亭」有大片空地及(出水坡駐在所遺址)佔地
約一公頃,四周還有駐在所及儲水池遺址痕跡,也
是清朝時代的營盤;古道旁左岔上坡路徑有指引牌
係往(出水坡神社、新出水坡駐在所及古里巴堡諾
駐在所)遺址,若陡上約1分鐘可抵達(出水坡神
社)。自(神社遺址)往東沿著稜線而下100公尺
處,即可進入於清光緒八年所設的出水坡營盤,在
日治時古道開闢之初,沿途並沒有設置駐在所,在
1901年設浸水營駐在所,到了1919年大正八年,才
在清朝出水坡營盤原址設置出水坡駐在所,到了
1926年大正15年,又將出水坡駐在所往西遷移約
400公尺的地方,直到二次大戰終戰後才撤除。我
與江宗茂兄在此燒水泡茶等候大隊吃午餐喝茶。
12:25 未幾沈祺文兄與周清田大哥帶領前段班也抵達,
然中段班也陸續抵達午餐大休。因台東端得利卡
接駁車計有7部,然今日除有南港社大12人還有另
3隊也要搭得利卡接駁車,且其人數少較好控制行
走時間;但我隊有82人要搭接駁車(1輛可搭7人)
計要12車次才能接完,若加他隊也要5輛接駁,共
計要17車次,單要7輛得利卡接駁車恐要跑3趟才能
接駁完成!幸前鋒嚮導沈祺文兄餐後願帶領等25人
於12:30先行啟程出古道終點再分流搭接駁車,才
不會浪費大隊等候時間,主因要趕回台北搭捷運!
13:11 感謝陳巧玲帶其製作的薑母糖及鍋子讓大夥暖胃驅
寒,足感恩!也感謝某位隊友提供烏龍茶葉。第二
春祥大哥與孝湘教官帶領等22人於12:50啟程。後
段班由文慶哥於13:07帶領等15人啟程。個人因要
收拾裝備約於13:13才起行。
13:15 個人健步行約400公尺即抵面積遼闊的「清朝出水
坡營盤」原址,也是(出水坡駐在所),目前遺
址尚留有石砌駁坎、圍牆、石階等等;不休續行。
13:32 行於寬敞林間古道上,使人遠離塵囂、心境豁然、
愜意脫俗;抵「11K」即是「出水波山登山口」有
指標牌,適巧趕上文慶哥帶領的後段班;取右岔進
入約20公尺即抵【出水坡山】二等三角點,No.1196
,海拔655公尺;因有南港社大12人在此拍照摸基點
;我隊先行往右側約20公尺處還有一顆【出水坡
山】內補二等三角點;拍團照後再退回到【出水坡
山】二等三角點,No.1196,海拔655公尺,拍照摸
基點;然兩處基石位於林間無任何展望,且腹地小。
13:51 檢2顆基石後,退回「出水波山登山口」,個人因
要聯絡前段班的接駁車時間點,於13:35先行離
隊循優質古道健步下行;適巧趕過春祥大哥與孝
湘教官帶領第三批等22人;過「12K」後,未幾抵
「木炭窯遺址」有標示牌,位於古道左側斜坡下方
約10公尺處,惜已斑駁碎裂,令人搖嘆思古之幽
情!
14:09 個人續健步前行,過「13K」後即下陡坡,幸路寬
好走;抵「新姑仔崙社」有標示牌,係姑仔崙駐在
所遺址,從出水坡駐在所到姑仔崙駐在所沿途,依
清軍形容這一帶的山路是「日光不到,古木慘碧,
勇丁相顧失色。」後經歷日治與民國五十年代的砍
伐,已不復見當時的景象了。在大正三年,力里社
排灣族人襲殺力里駐在所警眷的四天後,姑仔崙駐
在所包含救援、留守的巡查與家眷,全數遭到大武
溪對岸山頭的姑仔崙舊社排灣族人殺害,同時駐在
所也被焚毀。
14:15 續下陡坡,有古樸石階;過「14K」後,即抵「木
拱橋」係全程古道唯一有小溪澗通過;個人於途中
超越他隊6人組後,續健步下行。
14:26 過轉彎處係「崩塌觀溪點」有續崩塌之虞!下方是
茶茶牙頓溪;之前見到吉普車行於河床上。
14:26 過「15K」,即抵「清代溪底營盤」遺址,有標示
牌,是過去清軍過夜的營盤上,目前遺址已經消失
無可考據了;日治時代,此地改設林業改良場,民
國五十七年,林務局在此地設立苗圃,並提供美籍
林業專家客房及游泳池等招待設施。
14:32 即抵「姑子崙吊橋遺址」,係以前的舊吊橋遺址;
只剩日治時期所架設的吊橋遺跡,惜吊橋早已不復
見。
14:33 終抵「姑子崙吊橋北端」係於民國95年1月完工的
吊橋,至此係浸水營古道的終點,行於古道上,方
可抒解古人之篳路藍縷之辛勞;也是先民披荊斬棘
,修橋築道,才能移民(後山)之拓荒始。
14:35 通過「姑仔崙吊橋南端」,續行約60公尺,即是古
道東端出口,前方有大空地可停高底盤車輛當接駁
,後方有涼亭供休憩賞溪底風光;而小劉司機預訂
的得利卡接駁車約於14:15有4輛陸續搭載我前段
班32人(1輛得利卡要擠進8人)到加羅板社區再轉
搭小劉司機2部大巴。
15:35 因有兩部得利卡接駁車在停車場等候南港社大12名
山友,只剩下5部得利卡要輪流搭載我等82人+另
3隊山友;為讓我隊能迅速搭上接駁車,且隊友因
拍照又陸陸續續分別抵達接駁車停車點,只好在現
場統計人數並指揮搭接駁車較能迅速上車。後段班
約於15:20抵達即上車;車抵「加羅板社區」,下
車到接駁車主邱義夫民宅換裝;然前、中段班已在
此小休等候兼購買當地農產品。
15:50 全體82人於15:50上大巴賦歸,一路車行順暢,車
抵「關廟休息站」小劉司機因明日清晨還有他隊行
程要開車,無法讓我們在休息站吃晚餐只能購買餐
點上車吃;但也奇怪,小劉司機卻讓銷售員上車推
銷產品,讓我一頭霧水!車回抵台北東三門約
22:52;幸及時搭上23:00 區間車回基隆,回到基
隆火車站再轉騎機車到可愛的家約24:00;也完美
結束恆春三日行。
後記︰
1. 浸水營古道係國家級優質步道,必須申請才能進入;若
由北部到台灣尾之屏東縣,車程單趟需花約四小時以上
,再加上約30公里蜿蜒大漢林道約需1.5小時車程;安排
上又需高底盤的車輛較能行駛顛簸林道;然古道終點位
於台東縣的(加羅板社區)必須要有車輛接駁;等於東
、西兩端都要有接駁車,在安排上卻蠻折騰行政人員。
2. 全體82人終在艱辛的預定時間內完成(浸水營古道)全
程縱走,特感謝基哥精心規劃、安排及繁瑣行政作業,
再加上熊獅隊諸位嚮導及行政人員群策群力幫忙,更要
感謝周清田大哥與沈棋文不辭辛勞鼎力相助帶隊才能完
成82人大隊之恆春三日縱走行程,足感恩!
參考資料:陳生及網路行程記錄及航跡檔
GPS航跡檔:Gpx 檔浸水營古道縱走(第三天)
全部照片:浸水營古道縱走(第三天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