哈盆越嶺古道水、山路P型走
2014/05/04 紀錄:陳生
一、日期:2014年05月04日星期日
天氣 : 陰雨
行程路線:
哈盆產道坍方處前停車→
哈盆登山口→波露山岔路口→
過露門溪→志良久岔路口→
哈盆營地→哈盆溪(午餐)→
【溯溪】→福山植物園區→越嶺登山口→
志良久岔路口→過露門溪→
波露山岔路口→哈盆登山口→
哈盆產道坍方處前停車(賦歸)。
二、使用地圖 : GPS航跡圖
三、目的:蘋果自組隊(B+行程)
四、參加人員:15人(3部小車)
五、類別等級:B / 30公里
六、爬升高度:最高高度813m、最低高度453m
七、總 爬 升:901m、總 下 降:907m
八、行程時間:10:32【07:53~18:25】
交通路線:
新店捷運站→烏來區福山村→福山一號橋→
哈盆產道坍方處前停車。
【哈盆越嶺古道】
哈盆越嶺古道原是大嵙崁群泰雅人從大甲溪上游遷徙到
烏來山區的社路,也是泰雅人漁獵的獵徑;起自烏來舊
哈盆部落,迄於宜蘭縣員山鄉;除了原住民因狩獵而走
出此山徑,在清光緒年間,此線段曾被整建過,當時由
宜蘭縣叭哩沙(浮州堡)開工,途經大粗坑、雙連埤越
阿玉山(文山堡)走出,而抵達台北;此外也在雙連埤
開出一條叉路,乃是經由大湖隘界而抵達宜蘭。
日治時代日人修建為巡防線,設置隘勇駐守的警備道越
嶺路;並被利用為運送木材的重要道路;沿途有舊哈盆
部落(hbun,泰雅語是「河川合流的地方」),包括大部
落、中部落、下部落、砲台、駐在所等人文史跡。後於
民國51年因颱風所帶來的災害,使得福山、哈盆間的往
來便道遭受嚴重破壞,當時的台灣省主席到該地視察時
,為了安全起見,於是指示哈盆部落遷居它地,民國
53年哈盆部落全村遷至現屯鹿下盆處,哈盆部落的原住
民並與林務局以交換土地之方式,辦理山地保留地交換
;民國57年將運材軌道改闢為卡車可開的道路,路程長
約22公里;民國71年,林務局進一步將交換得來之哈盆
(烏來事業區72林班)交予林試所,成立了目前的【福
山植物園】;而原有的舊哈盆部落已湮沒於荒草中。但
自從泰雅族部落搬離烏來鄉哈盆後,這一帶幾乎已無人
煙,直至近年有登山隊伍進入古道探訪,這條山徑才開
始稍有人跡。
哈盆是台灣地區少數保有低海拔原始闊葉林林相的區域
,蘊藏豐富動、植物資源。原是泰雅族的一個部落及其
獵場,為了保護重要原始闊葉林,避免人破壞,農委會
在75年將該區設置為「哈盆自然保留區」,由林業試驗
所福山分所管理。
哈盆周圍山脈以雪山山脈主、支稜環抱而成,南勢溪上
游的哈盆溪與蘭陽溪上游的粗坑溪分別貫穿哈盆左右兩
翼,溪流緩和,深不及膝,河床多石;哈盆溪素有【台
灣亞馬遜河】之稱,是南勢溪上游的一條小支流,水溫
範圍在15.8℃至21℃之間,是魚類、水生無脊椎動物的
生息環境 ,所以螞蝗特多,也吸引了許多哺乳類。
哈盆古道沿著南勢溪上游山腰而行,連接烏來福山村與
宜蘭員山鄉之間。自福山村出發,途經波露溪、露門溪
等支流,終點為哈盆自然生態保護區的「福山植物園」
;保護區管制極嚴格,未申請入園者,必遭驅離;故一
般走哈盆古道,均由福山村入山,原路來回。雖然來回
路程頗長,但哈盆古道彎繞於山腰,路況良好,平坦易
行,又數次越溪,有沁涼溪水可沖涼休憩,路雖遙,負
擔輕,一向是登山者所喜愛的路線。古道沿途,綠意盎
然,蟲鳴蟬響,溪水沁涼,四季皆適行走。
行程記述:07:53 於05:55自基隆開車出發,06:35抵新店捷運站
,06:55集合出發;經檢查站,無人管理。等候
3部車到齊後,同時出發;過福山一號橋,續循
「哈盆產道」前行約1.5公里處停車,因前方在
修護不知於何時整個路基坍方掏空約60公尺距離
;全體15名山友下車整裝,循產道過坍塌處前行。
08:10 經坍塌處尾端與路面有一落差點,大夥不分男女
身手矯健,迅速通過,多踢柏油路產道約1.5公里
;終抵達【哈盆登山口】。
08:51 下行水泥階梯,未久抵「卡拉莫基」岔路口;取
直續行「哈盆古道」。步道平緩好走,經木樁2K
,杉木林矗立於路旁,林相優美,綠意盎然,觸目
所及,滿眼翠綠,而杉林間質樸自然,徜徉其間
,使人忘卻塵囂。抵「小溪流」,大夥迅速通過。
09:05 過木樁3K後,經小溪澗,過木階梯續行。約
3.8K處抵「空地岔」,左岔往波露山,不取;
於空地岔小休片刻。
09:27 續循古道前行,過木樁4.5K後,來到「波露溪」
,今日溪水盈沛,大夥小心翼翼通過。
10:07 來到木樁6K處,右側下方南勢溪有幾處是最佳
露營地,其景緻秀麗,溪水碧澄,不時可見清
澈溪潭。
經木樁7.5K,旁立一敬告牌;於路旁又見一粗鋼
索,據知應是以前吊橋的鋼索。此時水流潺潺的
聲響,越趨近越貫耳。今日溪流也特別的湍急,
經岩石激盪,濺起滾滾白色水花;急湍奔流而下
。此時正考驗渡溪者之能耐,此時15位山友各個
都是山界高手,安全迅速渡過;於溪邊泡茶休息
享水果。
11:03 休息至10:41上背包續行,路徑雖有幾段稍差,
但整條古道對登山者,已是平緩寬大好走;抵木
樁9K遇「致良久岔路口」,續循古道前行。
11:23 經木樁9.5K,南勢溪已近在眼前,清澈溪潭,越
加幽美恬靜,古道旁有一平坦營地,若是要露營
,此地是第一首選。過木樁10K後,來到雙溪匯
流口,前方有一塊大空地,正是鼎鼎大名的【哈
盆營地】;惜雜草叢生,未如想像之景致幽美。
12:08 不休續行,取左流【哈盆溪】,循左岸前進,即
遇「禁示牌」,續行。
路徑不明顯又無布條,幸有余隊長帶領下,能正
確行走於溪邊山腰舊路徑上,木樁10.5K、11K、
11.5K都依稀可見;過了木樁11.5K即進入朔溪起
點,朔溪至溪流轉彎處,大夥於沙灘上午餐休息。
13:20 於12:40餐畢,整裝續朔溪前進;今溪水稍漲,
有部分須小心通過,否則易淹過雨鞋高度,此時
的「哈盆溪」號稱「台灣的亞馬遜河」正是此景
點;仿如親臨電影般場景,行走於原始森林之夢
幻情境;幸無恐龍出沒。
而溪流緩和,深不及膝,河床平坦多石;提供給
魚類、水生無脊椎動物的生息環境 ,也吸引了許
多哺乳類,如猴群、山羌等是。
行至朔溪終點,取右,進入平坦的鵝卵石區域又
稱為【伏流區】,真怕會下沉?小沈說:安啦!
13:51 行走於「伏流區」時,大夥發現很多各式各樣的
糞便在伏流區鵝卵石上,可見此區域每當夜幕低
垂時,應是動物的黃昏市場集合點。
經雨量計,因趕路,未能一親芳澤,續行!忽見
到前方之溪水,流入伏流區內,難怪伏流區之鵝
卵石上無半滴水,亦提供野生動物最佳棲息地,
因此林試所才將此區域劃為保護禁區,防遊客干
擾。
續朔溪前行,忽高白岳提醒前嚮導,往前有誤,
需取右岔上岸,果有指引布條,上岸後,循小徑
續行,終抵福山植物園區內,但雨勢卻來臨,是
否地形關係,這裡雨量特多。循園區步道,過木
橋,往竹區、合瓣區前進。
14:04 大夥快步向園區借路,抵「合瓣區岔路」,取左
岔循土木階梯續行約100公尺,下背包,享受上
校從下車處背負十幾公斤大西瓜,太佩服他的負
重能力;香甜多汁的西瓜,進入大夥五臟廟後,
回程還有遙遠的路未走,即匆匆上背包,循優質
土木階梯陡上。
15:03 此條優質土木階梯應是園區規劃山徑步道,雖一
路陡上,但還蠻好走,越過一二個山頭後,就一
路下行走山腰路;終抵「致良久岔路口」,木樁
指示登「致良久山」來回需25分鐘,因大夥怕摸
黑而趕路,只好放棄,它日再親訪。
15:34 抵「越嶺鞍部」,左岔似乎有路跡,又聽阿成說
往「致良久山」,只需3分鐘,但與我讀「半斤」
紀錄有落差,與其一試也無妨;我等3人往前一
探,發覺不對勁,無布條無路跡,只好放棄,原
路退回至「越嶺鞍部」,下行追同行山友。途中
遇高白岳,我等四人續下行,抵「哈盆古道岔路
口」未見同行山友,不休續循古道原路走。
17:02 幸古道寬大好走,四人快馬加鞭一路趕!終抵
「露門溪」,大夥已過溪正在整裝穿鞋;幸我穿
長筒雨鞋,不必脫鞋即能涉水而過,不休再續行
。抵「波露山岔路口」空地,在此小休;反而下
午行程是最硬斗。趕路ㄚ!
18:04 續趕回程路!一路上望著木樁公里數,一樁一樁
間隔0.5公里的數著,終遇陡上之水泥階梯,再加
把勁!終抵「登山口」,大夥於產道水溝旁清洗
雨鞋後,循產道踢柏油路回停車處。
18:25 行至產道坍塌處,水牛依舊被綁在路邊,大夥由
旁快速通過,在下落差點,回到停車處,換裝後
已天黑,螢火蟲也正展翅飛翔於黑漆漆樹叢內,
構成一幅美麗圖案,唯有留著下次專程來賞螢,
因車上有山友,只好開車回家;結束今日30公里
行程。
後記︰
1、本行程水路部份自木樁10.2K「哈盆營地」起至「福
山植物園區」係禁入管制區域,其路徑少有人踏入
,路跡不明顯,登山布條少;若非識途老馬或GPS指
引,恐易迷路。
2、本行程哈盆古道除了要橫過(波露溪)及(露門溪)
外,若走水路(哈盆溪)朔溪行,建議備雙朔溪鞋或
穿長筒雨鞋較保險又安全。
3、本行程若要完成「水路、山路P型走」距離超過30公
里,務必衡量山友之腳力及耐力,否則易摸黑或刁山。
4、哈盆溪之朔溪行經伏流區到福山植物園區是動物棲息
地,山友應避免影響其作息及打擾;經福山植物園區
內,路過時,應保持低調,迅速通過,勿做停留。
參考資料(摘錄):國民旅遊出版社、
【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】
GPS航跡檔:
GDB檔 哈盆越嶺古道水、山路P型走
Gpx 檔 哈盆越嶺古道水、山路P型走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